top of page

什麼是悲慟? 

悲慟是對失去的自然反應。因為這失去為生活帶來了變化。

當一個人在悲慟期間會發生什麼? 

 

1. 出現新的情緒,例如: 

  • 震驚和難以置信,感覺麻木,甚至否認損失發生

  • 悲傷、絕望、孤獨、空虛

  • 內疚、遺憾、羞恥

  • 憤怒,感到不快

  • 焦慮、無助、不安全、恐懼

2. 出現新的身體狀況 / 症狀,例如:

  • 疲勞

  • 噁心

  • 體重減輕或增加

  • 疼痛

  • 盜汗

  • 心悸

  • 頭暈或頭暈

  • 失眠

什麼是悲慟?
能康復嗎?

能康復嗎?

學者 J.W.沃登以四季比喻悲慟的過程,指出人必須經歷“哀慟的四項任務”才得以痊癒

秋天: 關於回憶與嚮往,接受失去的現實。

冬天:關於情緒識別,克服悲傷的痛苦。

春天:精神重建,在外部、內部、精神上適應沒有逝者的生活。

夏天:在生活的同時保持與死者的聯繫,並重新建立與外界的關係。

4 seasons image .jpg

常見誤解

常見誤解

誤解一:“如果你忽視悲傷,疼痛會更快消失?”

正確觀念:從長遠來看,試圖忽略痛苦,並讓它遠離表面只會讓它變得更糟。要達致真正的治癒,必需面對你的悲傷並積極處理它。

誤解二:“面對損失,持續保持堅強很重要。”

正確觀念:感到悲傷、害怕或孤獨是對失去的正常反應。哭並不代表你軟弱,向家人和朋友表達你的真實感受可以幫助他們和你。

誤解三:“如果沒有哭,意味不為失去而感到抱歉。”

正確觀念:哭泣是對悲傷的正常反應,但不是唯一的反應。他們可能有其他表達痛苦的方式

如何伸出援手?

研究表明,家人和朋友是治癒悲傷的最佳方法。

然而,我們可能不知道如何聯繫他們。以下是一些建議,幫助明白對方的需要:

如何伸出援手?

給喪親者

  • 包容自己不同的情緒,並以適當的方式抒發。

  • 建立穩定的生活作息,以健康支持自己的情緒。

  • 和信任的朋友保持聯繫,共同面對。

  • 保留適當的個人空間給自己。

  • 不用把自己的想法判斷為“對”與“錯”/“好”與“不好”,肯定自己的付出和明白自己的局限。

  • 每個人的悲傷的方式和步伐都是獨一無二的,按照自己的步伐慢慢來,不必跟他人做比較。

  • 避免在喪親初期太快做出重大的變動/決定(e.g. 搬遷,扔掉遺物),避免後悔。

*如果覺得難以忍受,並不代表你軟弱;適時尋求專業協助是勇敢的表現。

friends hugging_edited.png

給照顧者

  • 了解悲慟的過程

  • 主動聯絡喪親者,這對他們有著重大的意義。

  • 可以問問題,因為它可以讓您的朋友公開談論他們所愛的人,引導他們慢打開心扉。

  • 悲傷可能會令人忽視自己的基本需求。為喪親者提供實際幫助是簡單有效的方法 e.g.幫忙打掃他們的房子、做飯、提供育兒協助、幫助管理賬單。

 

  • 避免陳詞濫調: “節哀順變”、“人死不能復生”、不要難過、看開些、你應該堅強些、是時候放下、這是上天的安排、你不是最慘的” 等說話。

  • 避免與你自身的經歷作比較

*體會對方的處境、多聽少說,當陪伴的角色。

https://www.therecoveryvillage.com/mental-health/grief/related/how-to-help-a-grieving-friend/

贐明會哀傷關懷手冊:https://www.cccg.org.hk/magazine/main/1/

​更進一步的幫助

有時當他們需要我們時,我們並不總是在場。許多選擇自我療癒的人在途中迷失了方向。

我們明白親友不能時時刻刻陪伴在身旁,而喪親者也需要適當的私人空間。根據研究設計了一套禮品陪伴喪親者度過過渡期 (喪親後的一個月~兩年)。引導他們以正面的方式釋放情緒、了解自己的狀況;適應轉變的生活。希望能幫助他們慢慢找回希望,從黑暗中走出來。

bottom of page